“绘”眼丈量“亚洲磷都”

日期:2025-03-17 来源:工程装备公司 作者:陈瑾、郭露露 摄影:唐黎 字号:[ ]

翻开大地的书页,在贵州层峦叠嶂的群山深处,矿山开采过的层面像年轮,有这样一个技术质量团队,他们常常身着醒目的反光背心,手持精密的测量仪器,穿梭于岩石与尘土之间曲曲弯弯延伸的弧线,用智慧与汗水绘制着这篇有着“亚洲磷都”称号土地的独特画卷。

精准测量:毫厘定乾坤

精于品质,测知细节,看上去测量是个粗活,背个仪器,风吹日晒的蹲点,实际上它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,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。

在测量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:有的边坡险峻陡峭,有的地貌条件复杂,还有的监测点位置偏远,团队成员们常常踩着湿滑的泥浆,背负沉重的仪器,在崎岖不平的碎石堆中穿梭。手持对讲机,不断调整观测位置,确保数据准确。一天下来,要搬动测量仪器数十次,行走数万步。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条件,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每一个数据。在测量过程中,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误差,都可能对后续的工程量重大影响。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,他们采用GPS设备,结合激光扫描技术,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。每一个测量点的确定,都需要他们仔细校准。

等忙了一天回到项目他们拿起水管冲散脚下的泥渣,来到办公室,放下手中各式各样的仪器,取下安全帽,抖掉一身的尘土,在电脑前导入白天的测量的数据又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忙碌。他们用专业与专注,确保了每一寸土地的精准定位。

边坡监测:寸土守安全

边坡的把控是露天矿山剥离项目中保障安全的关键环节。贵州地区气候条件复杂,降雨频繁,这使得矿山的边坡稳定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。但为了边坡的施工安全,团队成员一直奋战在最前线。

“每日三万步,踏遍千层岩”——在剥离现场,他们的脚步与智能监测系统共同织就全天候安全网,让隐患无所遁形。他们不仅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,对边坡的位移、应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,还定期对边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。在检查过程中,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裂缝和异常变化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。同时,为切实保障边坡的高质量成型,全面推行爆区包保责任制。将每一处爆区的边坡施工任务明确到人,使从穿孔作业到边坡成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,都有专人负责、专人跟进、专人把控,真正做到责任落实无死角、管理监督无盲区,确保每一个边坡都能以高标准、严要求形成。此外,他们还积极响应边坡绿化工作,在保障安全的同时,也为矿山增添了一抹绿色。

创新赋能:云翼拓新程
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无人机及建模软件在露天矿山剥离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技术质量团队的成员将无人机和建模软件巧妙地应用到工作中,以创新之笔,绘智慧矿山实景。

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矿山的高清影像数据。在剥离作业中,利用无人机对矿山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的拍摄,获取了大量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。然后,通过建模软件将测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,直观地展示矿山的地形地貌、作业点分布等信息。无人机结合建模软件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降低了人工巡查的风险,也为矿山的规划设计、开采方案优化提供了更加准确、直观的依据。

毫厘之间“测”匠心,细微之处“量”担当。他们在精准测量中追求毫厘不差的精度,在边坡把控中坚守安全底线,在智能应用中不断开拓创新。他们的故事,正是无数奋斗在一线的八局人的缩影——以匠心为尺,以山河为卷,在毫厘之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