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| beat.365(中国)体育官方网站 | > beat.365(中国)体育官方网站 > 一线动态 > 水电公司 > 公司要闻 |
春潮涌动时,蓄能山水间 | ||||||
| ||||||
如果你要写春天,就不能只写春天。要写晨雾漫过连云山巅时,地下洞室施工昼夜不歇;要写建筑工人在脚手架间穿行,安全帽随动作抛洒的汗珠,与焊花迸裂的弧线互为镜像;要写锚杆深入岩层时撕裂的闷响,与松根穿透岩缝的脆响互为和弦;要写预应力锚索在晨曦中绷紧的弧线,与苍鹰掠过绝壁的轨迹悄然重叠。当暮色渐至,群灯亮起,晚风卷着下班人群的衣角,你会发现——那不是简单的机械轰鸣,那是三湘大地深处,建设者用汗水浇灌希望,春天与未来共振。 于湘北福寿山间,水电八局的建设者们仿若坚毅的拓荒者,以毫米级精度,精心雕琢着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里的重要能源动脉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,作为华中地区最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,自开工建设以来,便踏上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征途。截至目前,已多次缔造行业纪录,其在施工高峰期呈现的“电建解法”,无疑是新时代央企担当的生动写照。 千米山峦上的“电建速度” 波澜起伏的福寿山脉之上,施工生产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,如火如荼,势不可当,各个工作面上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,稳步推进生产建设。为持续做好各项施工生产工作,项目部通过强化规章制度、加强履职尽责、开展专项检查、隐患排查治理、安全案例宣贯、专项方案研讨等系列措施,环环相扣紧密团结项目集体;通过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大力地营造了融人文关怀、施工安全、现场规范、环境文明为一体的生产氛围;通过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将管理前移、靠前管控,把质量管理覆盖到每一个环节,确保了进度、质量同步推进;通过大力实行清单化管理、规范考勤管理、严查到岗到位管理、动态化任务管理等一系列新规,将尽职履责贯穿于生产一线、进度管控、质量安全管理、各职能部门日常管理之中。 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2024年03月31日排沙洞衬砌浇筑完成具备过流条件;2024年05月17日高压电缆平洞开挖至设计桩号;2024年06月30日主变洞完成工作面移交;2024年08月10日完成进出水口1#闸门井滑模浇筑;2024年09月27日完成主副厂房工作面移交;2024年11月18日1#尾水调压井开挖完成;2024年11月16日完成高压电缆竖井滑模浇筑施工;2025年3月1日进/出水口闸门井下闸;2025年3月15日2#引水下平洞TBM组装洞及始发洞开挖完成。太多的重大施工节点犹未记录在册,此刻,洞外的晚霞正为地表厂房镀上金边,而隧洞深处的TBM操作舱内,新的掘进指令已在触摸屏上闪烁,将 "电建速度" 的定义推向更陡峭的岩层深处。 一年之间,项目的混凝土浇筑屡创高产,技术及人才创新也走在前列。在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,项目部申报的《陡倾角、长斜井开挖技术》《地下厂房快速开挖及岩锚梁后浇综合技术》等荣获工程局各类奖项,项目部不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、先进部门、先进个人,更加坚定了大家并肩前行的信心。种种信息都在不约而同地向我们传来一个讯息:“没有等出来的成功,只有干出来的精彩。” 红色引擎驱动的“攻坚方阵” 为了强力推进项目建设,优质高效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,项目党支部全面推行“高质量党建+”工作模式,以组建“党员先锋队”、设立“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”、成立“青年突击队”为抓手,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工程进度把控、安全生产管理、经营效益提升、创优争先实践、提质增效攻坚等管理环节,全方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,充分展现项目部广大员工的崭新风貌,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新动能。 青年突击队员们始终满怀热忱,积极投身义务劳动、项目攻坚与生产助力,展现出非凡的担当。他们多次前往PD4探洞回收施工电缆、装卸污水处理药剂、收集副坝及单薄山加筋麦克垫、清洗指示牌、规整材料等,主动为现场文明施工贡献力量,维护企业良好形象。2025年2月,汛期将至,面对工期紧、任务重的难题,项目部坚持以目标为导向,倒排工期、统筹部署,合理配置各类资源。此时正值进出水口闸门安装的关键时刻,闸门如期安装也是本工程防洪体系的关键环节。为此,队员们奔赴进出水口清基现场,倒春寒的天气里,寒意不断渗进袖口,清渣现场却一片热火朝天。他们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,有的紧握铁锹、锄头,铁锹碰着岩石的脆响此起彼伏,有的手拿簸箕,一簸箕一簸箕地将淤泥倒入翻斗车,大家齐心协力,清理表层、平整基底,以实际行动推动工程稳步向前。 “我们将全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团结凝聚积极分子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公司的改革发展,在急、难、险、重、新的任务面前,主动作为、拼搏奉献,攻坚克难、创新创效,锻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的队伍,出色实现各项工作目标。”这是项目党员先锋队建立伊始,内心深处深沉的承诺。如今,在35个作业面的醒目位置,“党员责任区”与“班前会讲评台”铜牌交相辉映。项目党工委创新"支部建在工班"模式,各党小组覆盖开挖、衬砌、安装全链条,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具象的工程进度条。 高峰之上的“工匠群像” 在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施工现场,总能看到一个被汗水浸透的身影在坝基与拌和站之间来回穿梭。作为下库工区主任,刘建湘日均步数超2万步,反光背心下的工服早已褪成灰白色,后背凝结的盐渍如同地图上的等高线层层扩散。 清晨的拌和站,刘建湘正与拌合楼仔细核对混凝土供应计划。“下库主坝沥青混凝土心墙需沥青混凝土20方,8点前必须到位”,“泄洪排沙洞暗涵段衬砌坍落度控制在180±20mm”,“晚上六点半坝后继续运过渡料”,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,在他眼中都是关乎工程质量的生命线。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,将库岸临时道路截断。刘建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一边通话协调装载机清障,一边带领人员现场重新勘测便道。刚忙完手下的工作,他便又马不停蹄的去往场内各边坡巡查,防止水土坍塌。另外,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协调下,下库工区创造了单日浇筑混凝土的新纪录。部位验收那天,他靠在洞壁边用指甲轻刮混凝土表面,看着泛着青光的致密结构,嘴角终于扬起欣慰的弧度。 与此同时,下水库主坝碾压式沥青心墙现场,现场施工员黄国鹏正带领班组进行防渗层摊铺作业。正午的阳光炙烤着摊铺机,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高达 160℃,他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,安全帽上的编号也被晒得有些模糊。他随身携带的红外测温仪和温湿度记录仪,精准掌控着沥青出料温度、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。 包括施工准备、基座混凝土凿毛、喷冷底子油、沥青马蹄脂摊铺、测量放线、方格网布设、立模、过渡料摊铺、过渡料洒水、层面处理、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在内的每一个工序,他都全程跟踪,严格把控。在平江的烈日与星光下,他用月月满勤的记录,仔细研究打磨各道工序,他的故事证明:真正的敬业精神,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活成质量的刻度,把每个简单的工序都干成创新的舞台。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,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工匠群像的生动注脚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,这些工匠的故事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他们的信仰与汗水,早已化作民族复兴征程中最闪亮的坐标。他们的故事,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的《信仰》雕塑遥相呼应:不同时代的奋斗者,都在用相同的信念铸就民族复兴的基石。 绿水青山间的“电建答卷” 为了将施工中对周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,项目部积极践行“保住底线、守住红线”的理念,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。为保护现场环境不遭污染,项目采购一体式危废品贮存间,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废品进行贮存,并于具备专业资质的危废品处理单位签订合同,定期对危废品进场清运,守护绿水青山。大气污染管理方面,项目现场主要道路安装喷淋设备,并安排洒水车对作业现场进行冲洗降尘。水污染管理方面,通过在主要生产部位建立污水处理厂,对生产污水进行处理,处理后的中水用于道路喷淋,做到循环利用。 如今,施工现场,围挡身着特制的“蓝裙子”,细密的滤网不仅能有效吸附灰尘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产生的噪音,为周边环境营造安静的氛围。裸露的土堆则被盖上了绿色的防尘网,犹如披上了一床“绿被子”,不仅能防止尘土飞扬,在阳光照耀下,还为工地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绿意。洒水车定时穿梭在施工现场,通过均匀地洒水降尘,确保空气始终保持清新。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制度,从源头把控、过程监督到末端治理,环环相扣,努力打造经得起检验的“生态工程”,让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。 据国网湖南电力数据,电站建成后,将以500千伏线路接入湖南电网,具备调峰、填谷、调频、调相、系统备用等功能,每年可节省标准煤8.2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成,不仅是能源革命的一座重要里程碑,更是中国电建“建一座工程,树一座丰碑”企业精神的生动实践。在这山水之间,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汗水、智慧与奉献,书写着央企服务“双碳”战略的时代答卷,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也为这片山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。 2025年7月,下水库开始首轮蓄水,碧波将倒映着满山新绿。从TBM操作舱到地下厂房,从大坝填筑面到护坡网格梁,电建建设者用匠心诠释着“水脉国运”的深刻内涵。这座即将在2026年仲夏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“超级充电宝”,不仅是能源革命的里程碑,更是中国电建“建一座工程,树一座丰碑”企业精神的生动实践,在山水之间,他们正书写着央企服务“双碳”战略的时代答卷。 | |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